地震震级分为几个等级 地震震级分多少等级

地震震级分为几个等级 地震震级分多少等级

  导语:震级大的地震,释放的能量就多;而震级小的地震,释放的能量就少。地震的震级是分等级的,那么,地震震级分为几个等级?地震震级分多少等级?下面是我精心准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震震级分为几个等级

  地震震级

  地震震级分为九级,一般小于2.5级的地震人无感觉,2.5级以上人有感觉,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简称震级。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M≥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M≥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M≥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如9·7彝良地震)

  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M≥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如8·3鲁甸地震,2·6高雄地震)。

  M≥7级,小于8级的称为大地震(如8.8九寨沟地震,4·14玉树地震,4.20雅安地震,7.18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地震)。

  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如5·12汶川地震,3·11日本地震)。

  震级简介

  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划分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的等级。单位是“里氏”,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释放能量越大,地震震级也越大。

  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也就是说,一个6级地震相当于32个5级地震,而1个7级地震则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级为9级。

  地震的类型:

  一、根据发生的位置分类

  1、板缘地震(板块边界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上的地震,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绝大多数地震属于此类。

  2、板内地震:发生在板块内部的地震,如欧亚大陆内部(包括中国)的地震多属此类。板内地震除与板块运动有关,还要受局部地质环境的影响,其发震的原因与规律比板缘地震更复杂。

  3、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发时所引起的能量冲击,而产生的地壳振动。

  二、根据震动性质不同分类

  1、天然地震:指自然界发生的地震现象;

  2、人工地震:由爆破、核试验等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震动;

  3、脉动:由于大气活动、海浪冲击等原因引起的地球表层的经常性微动。

  避震要点:

  1、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震时预警时间很短,人又往往无法自主行动,再加之门窗变形等,从室内跑出十分困难;如果是在楼里,跑出来更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若在平房里,发现预警现象早,室外比较空旷,则可力争跑出避震。

  2、躲在室内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远离建筑物,开阔、安全的地方。

  3、应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蹲下或坐下时尽量蜷曲身体;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移位,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

  4、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以保护头颈部;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眼睛;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5、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充溢;要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无论在什么场合,街上、公寓、学校、商店、娱乐场所等,均如此。因为,拥挤中不但不能脱离险境,反而可能因跌倒、踩踏、碰撞等而受伤。

地震震级一共分为几个等级 地震的破坏程度

地震震级一共分为几个等级

1、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2、M≥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3、M≥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4、M≥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如9·7彝良地震)。

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5、M≥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如8·3鲁甸地震,2·6高雄地震)。

6、M≥7级,小于8级的称为大地震(如8.8九寨沟地震,4·14玉树地震,4.20雅安地震,7.18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地震)。

7、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如5·12汶川地震,3·11日本地震)。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1至12级地震分别效果会怎样?

中国把地震烈度分成了12度。

1.度;无损坏,无感觉。

2.度;无损坏,基本无感觉。

3.度;无损坏,有载重车驶过的感觉,悬挂物微摇。

4.度;无损坏,多数人有感觉,悬挂物轻摇。

5.度;无损坏,所有人有感觉,悬挂物明显摇摆。

6.度;房屋有损坏,很差的房子破坏。人行动不稳,物品坠落,家具移动。

7.度;房屋大多损坏,少数破坏,也有倾倒。发生陡坎滑坡。人从室内仓皇逃出,悬挂物强烈摇摆。

8.度;房屋许多破坏,少数倾倒;地上有裂缝,常发生相当大的土石散落、滑坡和山崩,人很难站得住;家具移动,并有一部分翻倒。

9.度;房屋许多倾倒,道路上有裂缝。有时路基毁坏。地上裂缝很多,宽达10厘米以上,很多滑坡和土石散落、山崩;房屋倒塌,造成人畜伤亡。

10.度;大多数房屋倾倒,地上裂缝宽几十厘米,个别情况下达1米以上。山区和岸边的悬崖崩塌,房屋倒塌,造成人畜死伤。?

11.度;?房屋普遍毁坏,路基和土堤等大段毁坏,大段铁轨弯曲;地下管道完全不能使用,地面形成许多宽大裂缝,大规模的滑坡、裂缝和崩塌,地表产生大量垂直和水平断裂;地表水和地下水位剧烈变化。由于房屋倒塌,压死大量人畜。?

12.度;广大地区内房屋建筑设施普遍毁坏,广大地区内地形有剧烈的变化;由于江河湖海涌浪及山区内崩塌和土石散落的影响,人和动、植物遭到毁灭性破坏 。

地震应急响应分几个级别

地震应急响应分几个级别
地震灾害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级别。
地震应急响应分级和启动条件分别是:
1、应对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启动Ⅰ级响应。由灾区所在省(区、市)人民政府领导灾区的地震应急工作;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组织领导、指挥和协调国家地震应急工作;
2、应对重大地震灾害,启动Ⅱ级响应。由灾区所在省(区、市)人民政府领导灾区的地震应急工作;中国地震局在国务院领导下,组织、协调国家地震应急工作;
3、应对较大地震灾害,启动Ⅲ级响应。在灾区所在省(区、市)人民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由灾区所在市(地、州、盟)人民政府领导灾区的地震应急工作;中国地震局组织、协调国家地震应急工作;
4、应对一般地震灾害,启动Ⅳ级响应。在灾区所在省(区、市)人民政府和市(地、州、盟)人民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由灾区所在县(市、区、旗)人民政府领导灾区的地震应急工作;中国地震局组织、协调国家地震应急工作。
如果地震灾害使灾区丧失自我恢复能力、需要上级政府支援,或者地震灾害发生在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其他特殊地区,应根据需要相应提高响应级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十二条 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制度。
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预警级别的划分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第四十三条 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决定并宣布有关地区进入预警期,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并向当地驻军和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或者相关地区的人民政府通报。

地震分几级?在几级以下是安全的?

地震分为九级,小于4.5级相对安全,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一、等级划分

1、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2、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3、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4、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如9·7彝良地震),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5、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如8·3鲁甸地震,2·6高雄地震)。

6、小于8级的称为大地震(如关东大地震,阪神大地震,4.20雅安地震,6·13印度尼科巴群岛地震。

7、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如5·12汶川地震,3·11日本地震)。

二、等级测量

地震震级 M ,用地震面波质点运动最大值 (A/T)max 测定,(度)。

计算公式为:

M=lg(A/T)max+ σ ( Δ )

式中: A ---- 地震面波最大地动位移,取两水平分向地动位移的矢量和,μ m ;

T ----相应周期, S ;

Δ----震中距, ( 度 )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xxx678@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由会办卡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ilanhao.com/llktj/34026cdfd805a7e32b2cc2ffdd1350f4.html

(0)
上一篇 2024年09月12日 上午10:56
下一篇 2024年09月12日 上午11:11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