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动机是什么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主观动机,是要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18~19 世纪,正当清朝国势江河日下之时,英、法、美等国的资本主义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资本主义列强为了开辟新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用炮舰轰开了中国的大门。
1840 年英国首先挑起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接着先后爆发了1856 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83 中法战争,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1900 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后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所有这些侵华战争,无不带有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卑鄙目的。
首先要明确认识四点:
第一,资本一帝国主义主观上要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的野心是始终没有改变的,于是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进攻,把中国人民和中国社会不愿意接受的侵略和掠夺强加给中国人民和中国社会。
第二,资 本一帝国主义同中国封建主义串通一气,在客观上实现了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的效果。
第三,资本一帝国主义之间,资本一帝国主义同中国封建主义之间为着共同的利益,有勾结的一面;但又为着各自的利益,又有矛盾的一面。
第四,资本一帝国主义之间既相勾结又相矛盾的运动过程,激起了中国人民的长期 英勇反抗与斗争。以上供参考。
帝国主义侵华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政治影响1.消极影响:一系列非正义的侵华战争的发动,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具体表现在领土完整遭破坏,使中国长期不能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海关行政权的丧失,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外国公使驻京和在中国驻军,使中央政府处于列强外交和刺刀的监视之下。与此同时,列强通过中国内部的妥协派贵族大臣如琦善、耆英、伊里布等人逐步控制中国的内政和外交,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义和团等中国人民的反抗,又扶植、收买奕??、文祥等满族贵族为代理人,导致国家主权被破坏殆尽,中国逐步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
2.积极影响:帝国主义列强入侵动摇了在中原大陆上持续上千年的封建社会根基,促使其逐步解体。有压迫即有反抗,在列强的虎视眈眈下,国内涌现了大批有志之士,尝试推翻封建基础,实行君主立宪,虽未成功,但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列强用军舰大炮打开中国的大门大肆掠夺的同时也打破了清王朝一直以来愚昧的闭关锁国状态,开始了对外开放的新篇章。总理衙门的设立,便是中国外交开始近代化的标志。
经济影响
1.消极影响:他们发动战争侵略中国,残害中国人民,却还要中国人民去承担其战争费用。他们通过一个个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勒索巨额赔款,要求交纳各种莫须有的费用。其中,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签订的《马关条约》为最,列强规定中国应支付的赔款额高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近10亿两之巨!迫不得已,中国政府只能举借外债,主要是以关税和盐税为担保。帝国主义列强就此直接控制了这两项税收,等于扼住了中国财政的咽喉!此外,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设立工厂,兴办银行,开采矿产,修筑铁路,利用特权,控制通商口岸,在中国市场倾销商品,与中国民族企业争夺市场并恶意垄断。随之而来的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造成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大批破产。
2.积极影响: 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造成了商品市场,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经济制度、经营管理和科技人员,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从而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条件和可能。客观上又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国开办企业,是中国大地上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虽然其主观目的是经济侵略,但客观上又给中国带来了近代备以及企业的管理制度,同时也造就了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
文化影响
1.消极影响:1860年,英法联军进军中华,抢劫并焚烧了离宫圆明园,“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使中国乃至全世界失去了一笔珍贵无比的文化财富。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披着宗教外衣,以传教为名,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进行文化渗透,以此为更长久的利益铺路。其目的是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积极影响:过去的中国闭关锁国,致使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差距,当然无论在经济,政治体系还是其他方面都明显存在很大差距的,所以西方列强的入侵的同时也传播西方文化、科学知识,使得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新思潮萌发,冲击了封建思想. 在列强不断入侵破坏中国主权时,民国朝野皆不断提出修约以回收主权。这表明中国人已逐渐接受西方思维, 注重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远胜于往昔的“国体”; 在具体做法上, 一方面承认条约这一形式的重要性, 也试图以西方外交的常规方式来进行修改。帝国主义列强本意图通过奴化人民来控制中国,可惜的是,与他们的主观愿望相反,帝国主义的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刺激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促使他们投入反帝爱国运动和革命斗争。
或许这就是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之一: 它不仅开启了一个时代, 也设定了结束这一时代的方式。不得不承认,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对中国社会而言,不仅仅意味着伤害,他们对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动摇了这个时代的根基,却没有彻底推翻封建统治。中国社会在内乱外忧的夹缝中求生存,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曲折中谋发展。古往今来,无数历史先例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无论何时,我们都要励志图强,所谓“少年强则国强”。21世纪的我们,应当勿忘国耻,保卫民族独立性,在此基础上加强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联系史实,说说帝国主义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的原因?
帝国主义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固然有帝国主义列强内部矛盾重重等原因,但更主要、更直接的原因则是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反抗斗争,如1900年八国联军从天津进犯北京,遭到义和团的顽强阻击,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强大力量。
建国初期,为了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经济势力,人民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在没收国家垄断资本和官僚资本的同时,废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收回了被帝国主义长期霸占的海关,统制了对外贸易,加强了外汇管理。同时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发布关于统一航运管理的指示,规定外轮不经批准,不许驶入中国内河。(2)对于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的1000多家企业,人民政府没有采取没收的办法,只是由政府加以监督和管制。这些企业在失去特权后大部分难以继续经营,有的申请歇业,有些外国资本家自动放弃经营,有的自动转让给我国政府,有的由我国政府收购。(3)朝鲜战争爆发以后,美国宣布管制中国在美国辖区的公私财产,并禁止一切在美国注册的船只开往中国港口;英国政府也几次劫夺中国在海外的船只、飞机等财产。于是,国务院于1950年12月发布《关于管制美国财产冻结美国存款的命令》,随后征用了美国在上海的石油公司的部分财产并征购了全部油料,征用了英国亚细亚火油公司的财产,征用了英国在上海的英联船厂和马勒机器制造厂,接管了上海法商电车、电灯公司并代管其全部财产等。经过这一系列措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经济侵略势力逐渐消亡。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1911年帝国主义仍在中国?
辛亥革命爆发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后军政府害怕帝国主义干涉革命,因此采取承认清政府和帝国主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因此1911年帝国主义仍在中国。帝国主义势力全被祛除中国是在1949年新中国建立,标志中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xxx678@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由会办卡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ilanhao.com/zixun/16e4108c623c92dea9037a3c2b823f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