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井田制 井田制详解(什么是井田制,为什么古代要采用井田制呢?)

什么是井田制?井田制详解

井田制详解

1. 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土地国有制度,出现于商代,到西周时已趋于成熟。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和养牛的普及,井田制逐渐瓦解。 2. 西周时,道路纵横,河道纵横,将土地分割成块状,呈“井”状,故称“井田”。井田归周王所有,分给百姓。领主不得买卖或转让井田,还要缴纳一定的贡品。领主强迫老百姓集体耕种井田,四周是私有田,中间是公有田。从本质上讲,这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夏、商、西周的土地都属于国家)。由于缺乏与井田系统相关的考古资料,一些学者认为井田系统可能只是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系统。由于地理和气候因素,这一制度可能永远不会严格执行。

什么是井田制,为什么古代要采用井田制呢?

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土地国有制,盛行于西周时期的贵族。当时,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将土地分成正方形,形状像“井”字,因此被称为“井田”。这个周王所有,分配给老百姓。领主不得买卖或转让矿区,需要缴纳一定的贡品。强迫老百姓集体耕种矿田,周围是私有田,中间是公有田。井田制是商周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土地制度。它仍然保留着原始社会公有制农村公社土地管理的一些形式或外壳,但其本质是奴隶制下的土地剥削制度。其实质是一种私有土地制度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于何时?什么原因?

【1】井田制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于春秋战国时期.
【2】井田制瓦解的原因(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的原因)
(简要的说:从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来说即可,以下是历史书必修2的原话)
直接原因:先后进行了税制改革,在客观上承认土地的私有权,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进步,牛耕技术和农具的改革,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3】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的过程(注意题目是确立过程,不是发展过程)
①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私田的不断扩大,各诸侯国先后用国家赋税制度和法律条文,将土地私有制度法定下来.秦国的“租禾”是根据田地产量征收赋税,实质上是开始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商鞅变法“废井田,制阡陌”,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定私有制度.
②经过战国时期的变法,新的封建制度在各诸侯国确立.秦统一后,令农民自报土地实数,按亩纳税,是在全国范围统一实行封建土地制度.
希望对你有帮助,有问题请继续追问.

历史上的初税亩是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的?与井田制有什么区别

我们都知道好的总是会取代坏的,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是不断的更新,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一些改革制度,最近,有不少的人在问小编历史上的初税亩是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的?与井田制有什么区别?其实,实行初税亩的原因就是为了增加财政的收入,井田制就是用井字的方式划分土地,土地同时也分为公田和私田。具体的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
在中国原始社会,土地是由氏族公有、集体耕种、平均分配。但是后来出现了承认土地私有的初税亩制度。那么这新的土地制度是哪国实行的呢?据资料显示,初税亩是春秋时期鲁国在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实行的按亩征税的田赋制度。初税亩的诞生表明鲁国正式宣布废除井田制。
鲁宣公,姬姓,名俀,为春秋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是鲁国第二十任君主。他为鲁文公儿子,母敬嬴,次妃,为文公所宠。承袭鲁文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18年。
鲁宣公制定的初税亩从从字面上解释,初,即开始的意思;税亩,指按土地亩数对土地征税。具体方法是:公田(指井田制,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出现于商朝,到西周时已发展很成熟。到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和牛耕的普及等诸多原因井田制逐渐瓦解。实质是一种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翻译过来就是对公田征收其收成的十分之一作为税赋,对公田之外的份田、私田同样根据其实际亩数,收取收成的十分之一作为赋税。
鲁国594年为了增加收入,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收税后,楚国、郑国、晋国等国家也陆续实行了税亩制。
起因是:春秋时期,由于牛耕和铁制农具的应用和普及,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后,隐瞒在私人手中,成为私有财产;同时贵族之间通过转让、互相劫夺、赏赐等途径转化的私有土地急剧增加。在实行初税亩田赋制度之前,鲁国施行按井田征收田赋的制度,私田不向国家纳税,因此国家财政收入占全部农业产量的比重不断下降。鲁国实行初税亩,即履亩而税,按田亩征税,不分公田、私田,凡占有土地者均按土地面积纳税,税率为产量的10%。
初税亩的实行,增加了鲁国等国财政收入,适应和促进了新生的封建土地占有关系,是春秋后期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鲁国继位者并没有彻底通过其改革,最终鲁国走向衰落。

八百家皆私百母的井田制是怎么一回事?"八百家皆私百母"是什么意思?

网上找的

为了实施民有恒产的计划,孟子提出了恢复井田制度。第一,把耕地划为井字形的方块,每井九百亩,每块百亩,中间的百亩为“公田”,周围的八百亩分给八家农户作为私用,使八家“皆私百亩”。第二,八家农户提供劳力地租,“同养公田”即共同耕作公田,在完成公田的耕作任务后,才能干自己私田上的农活,即“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第三,各农户“死徙无出乡”,永不离开家乡,并按井编组,“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互相友爱,互相帮助。一有盗贼,共同防御;一有疾病,互相照顾,形成一个亲爱和睦的小农经济社区。第四,这种“九一而助”的井田制度只适用于“野”,至于“国中”即城内和近郊则不划并地,而实行“什一而使自赋”,即由土地的所有者向国家缴纳十分之一的实物地租。第五,这种井田制度还得“润泽之”,根据实情进行适度调整。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xxx678@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由会办卡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ilanhao.com/llktj/9ffe9d08e50cf6f47c7ce978b287c48d.html

(0)
上一篇 2024年09月14日 上午10:46
下一篇 2024年09月14日 上午11:20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