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吝啬鬼的形象分别是谁?四大吝啬鬼形象 四大吝啬鬼形象介绍

四大吝啬鬼的形象分别是谁?

世界文学界中的四大吝啬鬼形象分别是泼留希金,夏洛克,阿巴贡,还有葛朗台。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四大吝啬鬼形象 四大吝啬鬼形象介绍

1、夏洛克 (英国戏剧家 莎士比亚 喜剧《威尼斯商人》) 他是犹太人,高利贷者,贪婪、吝啬、冷酷和狠毒;虽然腰缠万贯,却从不享用,一心想着放高利贷。极力限制女儿杰西卡与外界交往,使其带着钱财与情人私奔;无情地虐待克扣仆人,甚至连饭也不让人吃饱;十分痛恨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因为他慷慨大度,乐于助人,憎恶高利贷者。 2、阿巴贡 (法国剧作家 莫里哀 喜剧《悭吝人》, 或译名为《吝啬鬼》、《悭吝鬼》) 阿巴贡是个典型的守财奴、吝啬鬼。他爱财如命,吝啬成癖。他不仅对仆人及家人十分苛刻,甚至自己也常常饿着肚子上床,以至半夜饿得睡不着觉,便去马棚偷吃荞麦。他不顾儿女各有自己钟情的对象,执意要儿子娶有钱的寡妇,要女儿嫁有钱的老爷。当他处心积虑掩埋在花园里的钱被人取走后,他呼天抢地,痛不欲生,活画出一个视钱如命的守财奴形象。 3、葛朗台 (法国作家 巴尔扎克 长篇小说《守财奴》, 原译名为《欧也妮·葛朗台》) “守财奴”,即看守财产的奴隶,人本应是财产的主人,是财富的支配者,可是葛朗台却成了守财奴,“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著狂”,金钱已经使他异化。他为了财产竟逼走侄儿,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女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不许女儿恋爱,断送她一生的幸福。作者通过葛朗台一生的描写,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4、泼留希金 (俄国作家 果戈里 长篇小说《死魂灵》) 泼留希金是俄国没落地主的典型,是俄国封建社会行将灭亡的缩影。虽然贪婪吝啬与葛朗台不相上下,但腐朽没落则是泼留希金的个性。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史上四大吝啬鬼,一个比一个强!

小说是生活的写照,素材大都源于生活的点滴和日常的观察。 真实历史人物中,哪些人最吝啬,恐怕众说纷纭。最主要的是:因为年代久远而缺乏考据。 但小说里的人物,不论时光流转,还是沧海桑田,始终保持着原本的姿态。 说起吝啬鬼,泼留希金、葛朗台、夏洛克、阿巴贡,这四名是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前两位善于投机倒把,后两者专放高利贷。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里的夏洛克,莫里哀《悭吝人》里的阿巴贡,巴尔扎克《人间喜剧》里葛朗台,以及果戈理《死农奴》(也被译作《死灵魂》)里的泼留希金,书写了欧洲历史的进程。 他们四人有着贪财吝啬的共同点,也有着不同的性格。然而,最终的下场,无一例外是悲剧的。 从他们的故事中,可以摸索到一条非常清晰的线索:但凡社会格局动荡,王权更替,总会涌现出一批这样的人物,利用各种手段,达到迅速敛财的目的。夏洛克是个资产阶级高利贷者,因安东尼奥破坏行规,免息借钱,而耿耿于怀。因此他借机报复,设下圈套,用他身上的一磅肉来代替商船的抵押。 在法庭上,夏洛克为了致安东尼奥于死地,好让自己的高利贷行业继续蓬勃发展,从而聚敛更多财富,坚持要从对方胸前割下一块肉。此等凶狠残暴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就好比如今的讨债集团,追不到款,也要拿一条胳膊来抵债。 聪明(诡辩)的鲍西娅答应了夏洛克的条件,允许其从安东尼奥身上割肉,但不能留下一滴血,因为合约中未写明。鲍西娅作为法律顾问,体现了律师行当的精明,使得夏洛克无从下手,败下阵来。 安东尼奥免息借钱,陷同行于窘境,的确有违商业规则。但夏洛克仍要将他铲除,不惜当着法官的面,拒绝三倍赔偿,固执地坚持要对方割肉,可见其为人凶狠。《威尼斯商人》创作于十六世纪末。 十六世纪初,英国是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大力提倡工商业发展,得到新兴资产阶级的支持,逐渐由商业重农业,国家进入转型轨道。同时为打压贵族,王室和资产阶级之间,达成暂时的联盟,展开圈地运动。 十六世纪中后期,通过伊丽莎白一世非凡的统治才能,不仅使经济繁荣,政治格局也相对稳定。 然而在十六世纪末,随着圈地运动的加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突出,资本阶级聚敛大量财富,手工业者和贫民的经济状况日渐堪忧。又因涝灾酷寒,使得农业歉收,物价飞攀。此时的资产阶级力量强大,放高利贷者也在这一波天灾人祸中迅速壮大队伍,涌现出许许多多夏洛克类型的人物。 他们为了得到更多利益,自然无法容忍安东尼奥这样无视行业规矩的人存在。 莎士比亚用他非凡的笔力,勾勒出这一波动时期的社会状况,无愧于大师之名。阿巴贡也是个放高利贷的,还是个鳏夫。他眼里只有钱,不光对家人和仆人十分吝啬,对自己同样如此。他经常饿着肚子上床,半夜因为饿得睡不着,便去马棚偷吃荞麦。 他视婚姻为交易,将女儿作为交易的工具,让儿子娶有钱的寡妇,叫女儿嫁有钱的老爷。 当他掩埋在花园里的钱被人取走,便呼天喊地,痛不欲生。这一幕活脱脱地描绘出一个守财奴形象。 此外,他放贷手段狠毒,趁别人亟需用钱时,私抬利息,用一大堆破铜烂铁替代借贷资金,从中获取丰厚利润。《悭吝人》是莫里哀创作的一部喜剧,于一六六八年首映。路易十四在一六六一年执政,当时法国频临破产,积重难返,经济状况极度混乱。 营私舞弊的官员数不胜数; 包税制盛行,肆意征税导致农民穷苦不堪;官爵买卖历来有之,虽可短期增长收入,却使得官员兀杂,财政支出不堪重负。 放高利贷者在社会极度动荡之际,进一步压榨穷苦人民,使他们本就艰辛的生活,负担更加沉重,进一步激化了资产积极和平民阶级的矛盾,加剧时局的混乱。 《悭吝人》是一部古典主义喜剧,“三一律”的表现形式令作品结构严谨,冲突集中,剧情跌宕起伏。但也因为剧情过于紧凑,人物扁平化特征浓重,人物性格鲜明却单一,非好即坏。与前两位有所不同,葛朗台是共和党人,曾经担任过法国索缪城市长,握有充足的人脉关系。因拿破仑称帝,被取消职务,成了一名投机商人,是当地首富。 葡萄酒、酒桶、黄金、地产等等,只要是有利可图的买卖,他都不惜一切代价。 他眼光精准,嗅觉敏锐,下手果决,堪称投机商人的典范。 且他为人狡诈,对觊觎他财产想攀亲的乡绅,对妻子女儿,一视同仁,将金钱奉为信仰,藐视亲情。 妻子重病卧床,他都不舍得花钱请大夫治病。 最终,他彻底沦落为金钱的奴隶。直至阖眼的那一刻,双目仍紧紧停留在满屋的金子面前,一转不转。巴尔扎克用朴实的文字,刻画出一个好像活在我们面前的葛朗台。只消读一遍《欧也妮·葛朗台》,老葛朗台的形象便会牢牢在脑海中扎根,永世难忘。 小说在1834-1835年间完成,故事的时间跨度很长,从法国大革命到拿破仑称帝。 一七九二年,法国大革命进入尾声,平民阶级推翻封建主义王朝,成立法兰西共和国。次年,将路易十六和安托瓦内特送上断头台,彻底宣布法国封建主义王朝的覆灭。 1804-1806年间,拿破仑加冕称帝,为收拾法国大革命遗留下的烂摊子,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措施。因政府参与,导致政策朝令夕改,一切为政治服务。政策的频繁变动,使得大量投机商人嗅到商业契机。贵族已然落魄,新兴资产阶级抬头,但贵族的头衔依然令人垂涎。 结果导致资产阶级与贵族相互勾结,共同谋求获利。 物价时而高飞,时而低潜,瞬息万变,全凭寡头与政府操纵,令人捉摸不定。 这是一个银行家与资本家疯狂的年代,葛朗台只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在当时的索缪城,巴黎,整个法国,有无数个葛朗台类型的人物。 巴尔扎克用他敏锐的目光,捕捉到了这一幕社会的悲剧,用那支朴实得不能再朴实的笔锋,详细记载下一部真实深刻的《人间喜剧》。 而《欧也妮·葛朗台》,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一篇。和葛朗台一样,泼留希金也是个投机商人,是《死农奴》里的一个俄国六等文官。 他利用关系,以贿赂的手段,买通大小官员,收买已死去但尚未注销户口的农奴,当做活人抵押给监管委员会,骗取大笔押金。 此类方式相当于我们当今社会,人死后户口未注销,骗保,冒领退休工资类型。 只是当初制度漏洞颇多,且上下通气,里应外合,故而被泼留希金逮住机会,专发死人财。 泼留希金是俄国没落地主,实为富豪,却整天形似乞丐,吃穿用度却极端寒伧,迂腐的思想使他极度自虐。 衣着残破、蓬头垢面、满屋苍蝇,臭得让人恶心。这些都是他吝啬和迂腐的表现。除了对金钱的占有欲,似乎已丧失了活着的意义。 女儿成婚,他送去的祝福是——诅咒;儿子写信索要钱财,除了诅咒,他还奉上断绝父子关系的大礼,简直毫无人性可言。泼留希金是四位吝啬鬼中最具有阶级意识形态的一个,也是当时俄国封建社会行将灭亡的缩影。十九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俄国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动的时期。 当时俄国仍是一个封建农奴制社会,工业化进程受到阻碍。与此同时,英国已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法国与德国的工业化也进入快速轨道。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并未意识到危机,结果由于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地主庄园纷纷破产,农民灾难不断加深,封建农奴制的危机日渐严重。果戈理用自己自己的敏锐观察力,迅速捕捉到社会变动的风向标,将自己的思考注入《死农奴》这部书中。上述四位吝啬鬼,都具有贪婪、吝啬、守财奴,视钱财如生命的共同特征。 但因为国家环境,社会环境,时代背景等因素,各有特色。夏洛克的凶狠,阿巴贡的多疑,葛朗台的狡黠,泼留希金的迂腐,都给我们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通过四个不同时代背景的简述,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出些许规律: 凡社会动荡,时局波动时引发的阶级矛盾,都很容易被商人嗅到发财的契机。 但这种发财,基本都是以损害他人的利益为前提,饱受道德的谴责。 终日沉溺于财富,令他们成为金钱的附属品,沦为金钱的阶下囚,逐渐泯灭人性,行尸走肉般地活着,毫无生存意义。

四个著名的吝啬鬼,以及他们的主要事迹,简短一些。

  夏洛克  他是犹太人,高利贷者,贪婪、吝啬、冷酷和狠毒;虽然腰缠万贯,却从不享用,一心想着放高利贷。极力限制女儿杰西卡与外界交往,使其带着钱财与情人私奔;无情地虐待克扣仆人,甚至连饭也不让人吃饱;十分痛恨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因为他慷慨大度,乐于助人,憎恶高利贷者。  阿巴贡  阿巴贡是个典型的守财奴、吝啬鬼。他爱财如命,吝啬成癖。他不仅对仆人及家人十分苛刻,甚至自己也常常饿着肚子上床,以至半夜饿得睡不着觉,便去马棚偷吃荞麦。他不顾儿女各有自己钟情的对象,执意要儿子娶有钱的寡妇,要女儿嫁有钱的老爷。当他处心积虑掩埋在花园里的钱被人取走后,他呼天抢地,痛不欲生,绘画出一个视钱如命的守财奴形象。  葛朗台  葛朗台是个吝啬鬼。葛朗台一生只恋着金钱,从来只是认钱不认人。侄儿查理为父亲的破产自杀而哭的死去活来,他居然说:“这年轻人(指查理)是个无用之辈,在他的心里是死人,而不是钱。”在葛朗台看来,查理应该伤心的不是父亲的死,而是他不仅从此成了一贫如洗的破落子弟,而且还得为死去的父亲负四百万法郎的债。  人死是小事,失去财富是大事。妻子要自杀,葛朗台根本无所谓,而一想到这会使他失去大笔遗产,他心里就发慌。于是千方百计地抢夺了女儿欧也妮对母亲财产的继承权,并惺惺作态许诺按月付100法郎的“大利钱”,可一年下来,一个子也没舍得给女儿,太太生命垂危之际,他唯一的思考是治疗“要不要花很多的钱”。葛朗台把爱奉献给了金钱,而把冷漠无情的留给了自己,并通过自己有施与他人,他花了两三年的时间,用“他的吝啬作风把女儿训练成熟”,而且“变成了习惯”他这才放心地把伙食房的钥匙交给她。欲守财,必吝啬。吝啬,是一切守财奴共有的特征。  泼留希金  他实为富豪却形似乞丐,这个地主蓄有一千以上的死魂灵,要寻出第二个在他的仓库里有这么多的麦子麦粉和农产物,在堆房燥房和栈房里也充塞着尼绒和麻布、生熟羊皮、干鱼以及各种蔬菜和果子的人来就不大容易,然而他本人的吃穿用度却极端寒伧。衣服很象一件妇人的家常衫子,且沾满了面粉,后背还有一个大窟窿。头上戴的帽子,正如村妇所戴的,颈子上也围着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是旧袜子?腰带还是绷带?不能断定。但决不是围巾。他的住室,如果没有桌子上的一顶破旧睡帽作证,是谁也不相信这房子里住着活人的。他的屋子里放着"一个装些红色液体,内浮三个苍蝇,上盖一张信纸的酒杯......一把发黄的牙刷,大约还在法国人攻入莫斯科之前,它的主人曾经刷过牙的"。泼留希金虽家存万贯,但对自己尚且如此吝啬。对他人就可想而知了。女儿成婚,他只送一样礼物——诅咒;儿子从部队来信讨钱做衣服也碰了一鼻子灰,除了送他一些诅咒外,从此与儿子不再相关,而且连他的死活也毫不在意。他的粮堆和草堆都变成了真正的粪堆,只差还没人在这上面种白菜;地窖里的面粉硬得象石头一样,只好用斧头劈下来。泼留希金已经不大明白自己有些什么了,然而他还没有够,依然每天聚敛财富,甚至偷别人的东西。

唐朝人有多抠门:唐朝的吝啬鬼堪比世界四大名著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是大唐帝国繁华的两个峰值,除此之外,唐朝并非全是歌舞升平和雍荣华贵,也非满城尽带黄金甲里的奢华,而是在危机四伏中生息延续。唐朝社会百味杂陈,世象浮生,各色人物在唐朝文人笔下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世界名著中有著名的四大吝啬鬼形象,如阿巴贡、泼留希金、夏洛克和葛朗台,而唐朝文人笔下的吝啬和贪婪之人亦不遑多让,这些生活在社会各个阶层的世俗中人,被唐代文人刻划的入木三分,读来呼之欲出,令人不禁莞尔。

唐朝时有一个叫做夏侯处信的人,做官做到了荆州地区的副长官。有一天,家里来客了,夏侯长官命令仆人准备饭菜,仆人素知主人秉性,不敢擅自做主,就趴在主人耳边请示需要和多少面,夏侯处信说,两个人两升面就可以了。仆人进去以后,很长时间没有出来,客人眼见宴请无着落,于是借口有事先走了,夏侯先生急忙喊仆人住手。仆人屁颠屁颠的从厨房里跑出来,说面已经和好了,夏候先生指着仆人的鼻子骂到,你就不会慢点吗?机灵劲都跑哪去了?敢情这位夏侯爷只说不练,玩空手道。还没完,夏侯老爷沉思片刻,对仆人说,你把它全都烤成饼吧,等老爷我下班后回来吃。仆人噘着嘴面红耳赤的下去了。还是这位夏侯老爷,平时非常吝啬,但老小子有个特殊嗜好,爱吃醋,莫非小家子气的人都爱吃醋?但这位爷吃醋也喜欢吃独食,平日里总用一只瓶子装上一升醋,专门留着自己吃,家人连一滴都别想吃到。有一天,仆人告诉他,老爷,醋没了。夏侯老爷将瓶子倒转过来,使劲控,勉强控出几滴,然后用嘴吸进去了。夏侯老爷在钱财上从不相信任何人,凡是上街买东西,都必须亲自付帐,别人想从他那儿抠出一个大子儿,门儿都没有。瞧瞧这位,象不象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大师莫里哀笔下爱财如命,吝啬成癖的阿巴贡?

南阳有一个人,家里非常有钱,但是却非常吝啬。冬至那一天,他的女婿提着礼品回来看望老丈人,他只准备了一瓶酒,几片獐子肉。女婿恨老丈人准备的食物太少,举起酒瓶一口就喝干了。老头非常惊讶,不得已又打开了一瓶酒,女婿负气又干了,如此添了好几瓶酒,老头心疼的不得了,就生气的对女儿说,瞧瞧你丈夫这德性,简直就是一个浪荡子,因为好喝酒,所以你们家贫穷,可千万别在我这里打什么主意。结果等他死后,几个儿子争夺财产,长子被杀,钱财里生出祸端来。当时还有个大官叫做裴璩,做官都做到了宰相一级,却非常吝啬,能从别人遗弃的骨头缝里榨出油来,他在江西做地方官的时候,家庭应用的各种器具,全都是新做的,他都放在屋里存放起来,舍不得用。每次请人吃饭,他舍近求远,舍新求旧,从不用自己的餐具桌椅,而是专门到别的官员家里去借,上官登门谁又敢不借?瞧瞧这两位,活生生的守财奴,与俄国文学大师果戈理的名著《死魂灵》里处心积虑的吝啬鬼泼留希金有什么区别?

说起狡诈凶残的守财奴和吝啬鬼,唐人张|在《朝野佥载》中有着这样详细而传神的记载,有个名叫夏侯彪的人,是个食肉动物,素喜荤腥,但是他吃肉,别人连汤也别想喝,有一次他吃的肉食生了虫子,但他舍不得丢掉,因为送客人出门,仆人就偷吃了一块肉,他回来发觉后大发雷霆,想了一个非常恶毒的歹招儿,捉来了一大堆苍蝇让仆人当他的面吃下去,仆人不堪忍受这种污秽,恶心难耐,就把吃的肉全吐了出来,你不是想吃肉吗?吃苍蝇吧,至于我的肉,你得一点不剩的给我全吐出来。无独有偶,当时安南的驻军司令邓v是韶州人,家里非常富有,有奴婢上千人。家里面好吃的东西他都留着自己吃,独食吃惯了,接待客人时也不肯拿出来。他的孙子贪嘴,偷吃了一只鸭子,邓v煞费苦心的安了个擅自破坏家产的罪名严加处置。他下令仆人打了他孙子二十鞭子。广州还有一个中级军官叫做柳庆的,他自己单独住一个房间,所用的东西和吃的食物都放在卧室里,有个仆人私自拿了一小撮盐,柳庆将他用鞭子抽得浑身是血。上述这些狡黠、凶残的贪财者与英国杰出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塑造的夏洛克其贪婪本质别无二致。

唐末著名诗人韦庄其吝啬程度也让人叹为观止,虽然书读得多,诗写得好,但是却吝啬到了数米下锅、称柴烧火的地步,如果家里烤熟的肉少了一片,他立即就能觉察出来。他八岁的儿子死了,妻子准备让儿子穿着平时的衣服下葬,韦庄却说,死人何需盛装,太可惜了。于是将衣服剥了下来。然后用一领旧席子将儿子的尸体裹了出去,掩埋完儿子,他又将席子拿了回来,做父亲的薄情寡恩到这种地步,实属少见。如果说韦庄因为家境贫寒尚可以宽囿的话,那么接下来的这位,贪婪吝啬的就让人捧腹了。山东密州(诸城)有个军政长官叫做郑仁凯,有一次,他的仆人来告诉他鞋子磨破了,央求他给置办一双。郑仁凯却说:别急,我替你找一双鞋。一会儿,看门人穿着新鞋走过来。郑仁凯厅前的树上有一窝啄木鸟,郑仁凯灵机一动,叫看门人上树去掏小啄木鸟。看门人脱鞋光着脚爬上树去,郑仁凯使个脸色,让小仆人穿上看门人的鞋赶紧溜掉。看门人下来以后只好光着脚走路,郑仁凯却露出了有恩于别人的得意神态。上述之人这种对吝啬的执着和疯狂,堪比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笔下的典型吝啬鬼葛朗台。

唐代文人用自己的笔记体小说为我们记载了许多贪婪吝啬者的可鄙形象,唐朝虽然物华天宝,开放程度极高,但同样也是一个社会万花筒,小人物也占据着一席之地,历史远比现实丰富,社会也远比闭门造车而生动,世界名著中的著名吝啬鬼形象更是无一不能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对号入座,只是后世那些玩笔杆子的却不能写下一部世界范围流传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今人之汗颜是否有些愧对先人?而诺贝尔文学奖始终与中国作家失之交臂,文学界又反思了多少?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xxx678@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由会办卡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ilanhao.com/zixun/87586fc3317c84d8b21e0a177260c9ca.html

(0)
上一篇 2024年08月12日 下午04:12
下一篇 2024年08月12日 下午04:25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