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苍山远的下一句 古诗日暮苍山远的下一句是什么

日暮苍山远的下一句 古诗日暮苍山远的下一句是什么

1、日暮苍山远的下一句是:天寒白屋贫。 2、“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出自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全诗语言朴实浅显,写景如画,叙事虽然简朴,含意十分深刻。

日暮苍山远下一句 日暮苍山远下一句是天寒白屋贫

1、日暮苍山远下一句是天寒白屋贫。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作者]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日暮苍山兰舟小原文?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出自唐代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译文

当暮色降临山苍茫的时候就越来越觉得路途遥远,当天气越寒冷茅草屋显得更加孤零零。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日暮苍山远,霜叶满阶红

日暮苍山远,霜叶满阶红解释如下:

这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的一句诗,"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此外,"霜叶满阶红"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秋雨夜眠》,描述了秋雨之夜,霜降后的树叶落满阶梯,呈现出一片红色。

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诗词: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诗词解释:

这首诗以“日暮苍山远”开篇,描绘出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夜幕降临,连绵的山峦在苍茫的夜色中变得更加深远。接着,“天寒白屋贫”一句,写出了天气的寒冷使得原本简陋的茅草屋显得更加贫困。然后,“柴门闻犬吠”,形象地描绘出了风雪夜晚的环境声音。最后以“风雪夜归人”作为结尾,表达出有人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中仍然冒着风雪归家的情景。

此诗通过朴素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了自然景色与人们的生活状况,使人深感其意境之深广。整首诗构成了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意思及品析

意思是: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

赏析:

诗的开端,以“日暮苍山远”五个字勾画出一个暮色苍茫、山路漫长的画面。诗句中并没有明写人物,直抒情思,但其人呼之欲出,其情浮现纸上。

这里,点活画面、托出诗境的是一个“远”字,从这一个字可以推知有行人在暮色来临的山路上行进时的孤寂劳顿的旅况和急于投宿的心情。

“天寒白屋贫”是对这户人家的写照;而一个“贫”字,应当是从遥遥望见茅屋到叩门入室后形成的印象。而联系上下句看,这一句里的“天寒”两字,还有其承上启下作用。承上,是进一步渲染日暮路遥的行色;启下,是作为夜来风雪的伏笔。

后两句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的是借宿山家以后的事。在用字上,“柴门”上承“白屋”,“风雪”遥承“天寒”,而“夜”则与“日暮”衔接。这样,从整首诗来说,虽然下半首另外开辟了一个诗境,却又与上半首紧紧相扣。

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xxx678@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由会办卡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ilanhao.com/zixun/c50f81b5eb21729d95c394389493f094.html

(0)
上一篇 2024年08月12日 下午05:17
下一篇 2024年08月12日 下午05:05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